波德娜27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博物館示範「防毒奶罩」的正確使用方法。
日前台鐵列車上LED跑馬燈出錯,要大家咳嗽請戴「乃罩」,被乘客錄下,在網路上瘋狂傳閱;事實上,國外真的有「奶罩變口罩」的創意,烏克蘭裔美國學者波
德娜(Elena Bodnar)發明的特製胸罩在本周正式面世,波德娜27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博物館示範「防毒奶罩」的正確使用方法。
「防毒奶罩」外形和普通胸罩相同,不同的是可以輕易脫下、一分為二,變成兩個可以過濾粉塵的口罩,波德娜說,不要害怕自己是「小咪咪」,因為「防
毒奶罩」的大小可以調整,大或小罩杯的保護力相同,自用送人兩相宜──因為一人只有一張嘴,若有必要脫下時,一個當然是自己用,另一個可以給身旁的朋友或
路人。
經過為時一年、對於設計、外觀等細節上的改良,「防毒奶罩」正式對外發售。波德娜是在1986年的車諾比核外洩事故後,興起發明「防毒奶罩」的想
法,她強調,這項發明不論是在911恐怖攻擊、沙塵暴、火災逃難,甚至生化恐怖攻擊時都很實用。
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博物館示範時,波德娜表示,「防毒奶罩」每一個兩側都有掛鉤,「可以把絲帶繞過頭部、掛在胸罩掛鉤上,再蒙在嘴
上。」而經過幾次練習,使用者就能在幾秒內把「防毒奶罩」從身上脫下、蒙在臉上。
波德娜認為,誰知道何時會遇到火災、沙塵暴或是H1N1新型流感等意外,所以必須隨時做好應對準備,她也可能為男人發明類似的防毒用品,但外形和
樣式尚不明。
波德娜靠這款「防毒奶罩」,獲得去年(2009)的「搞笑諾貝爾」公共健康獎,她的得獎感言是,「一般女人只用25秒,就能使用這種個人保護用
品,5秒鐘脫下來,變成自己的防毒面具,剩下20秒是在想該去救哪個男人。」
由美國科學幽默雜誌《不可能的研究紀錄》(Annals of Improbable
Research)主辦的「搞笑諾貝爾獎」,每年選出「乍看讓人發笑,但很發人深省」的十項科學發明。
波德娜9月27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,展示「防毒奶罩」,一名志願者示範如何把胸罩分成兩個口罩。(圖/取自Dailymail)
波德娜把「防毒奶罩」為古斯蘭卡托爾(Gus Rancatore)戴上,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館長約翰杜蘭特(John
Durant)在旁觀看。(圖/取自Dailymail)
「防毒奶罩」已正式出售。(圖/取自Dailymail)
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0/09/29/91-2650593.htm